李廣均 - 個人著作

李廣均 著作目錄一覽表

更新日期:2025-07-24

學術著作論文

(一)期刊論文 出版年月 ∕ 題目 ∕ 期刊 ∕ 起迄頁數

  1. 李廣均(2025)<戰爭移民:1949來台軍民自稱與他稱的初探>《台灣社會研究季刊》130:1-38。(TSSCI)(MOST110-2410-H-008-055)
  2. 李廣均(2023)<從眷村、眷村保存到眷村文化保存與活化再利用:幾個概念的釐清與討論>《全球客家研究》21:167-198。
  3. 李廣均、林昀薇(2023)<落地成家:桃園大湳自力眷村臺生二代的家庭敘事>《桃園文獻》15:69-92。
  4. 李廣均(2021)<大陸來台軍人落地成戶後居住型態的初探(1959-1968)>《台灣社會學》42:109-138。(TSSCI)(MOST108-2410-H-008-061-MY2)
  5. 李廣均(2018)<「族群語言」到底說了什麼?:分析面向與理念類型的初探>《客家研究》11(2):65-110。
  6. 李廣均(2018)<初探桃園縣的列管眷村與外省籍人口(1950-1990)>《桃園文獻》6:71-99。
  7. 李廣均(2017)<文化、歷史與多元:關於國軍眷村保存的一些觀察與思考>《文化資產保存學刊》39:89-101。
  8. 李廣均(2016)<差異、平等與多元文化:眷村保存的個案研究>《社會分析》12:1-40。(客院核心期刊)(NSC100-2410-H-008-047)
  9. 李廣均(2015)<台灣「眷村」的歷史形成與社會差異:列管眷村與自力眷村的比較>《台灣社會學刊》57:129-172。(TSSCI)(NSC100-2410-H-008-047)
  10. 李廣均(2010)<文化團體 vs. 政治社群:試論當代台灣的兩種族群政治觀點> 《台灣社會研究季刊》77:177-211。(TSSCI)
  11. 李廣均(2007)<為何客家婦女(不再)以「妹」字命名:一些觀察與想法> 《客家文化研究通訊》9:178-191。
  12. 李廣均(2006)<志明和春嬌:為何兩「性」的名字總是有「別」?> 《台灣社會學》12:1-67。(NSC91-2412-H-182-001/NSC93-2412-H-182-001)(TSSCI)
  13. 李廣均(2006)<世代差異與族群變遷 – 兼論「四大族群」的過去與現在>《當代》329:20-31。
  14. 李廣均(2005)<如何準備一趟異文化之旅?:我對「多元文化課程」的一些想法與做法>《中華傳播學刊》7:9-16。(TSSCI)
  15. 李廣均(2004)<內外想像與族群關係–評王甫昌著「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」>《台灣社會學刊》33:249-261。(TSSCI)
  16. Kuang-chun Li(2004)“Identity of Mixed People and People of Mixed Identities – A Field Trip with Melissa Brown”, Issues & Studies 42(December):477-482.(SSCI)
  17. 李廣均(2003)〈「賺吃人那有時間來破病?」 - 抗生素濫用與感冒患者求醫行為相關性初探〉《國立中央大學社會文化學報》17:66-85。(NSC90-2412-H-182-001)
  18. 李廣均(2002)〈男人的名字和女人的名字-以「國家考試金榜題名錄」中民國六十五年至七十四年考試及格人員為例〉《女學學誌-婦女與性別研究》新刊一號(原《婦女與兩性學刊》第十三期):83-121。(NSC89-2412-H-182-001)
  19. 李廣均(2001)〈初探網路醫療的發展和限制 - 以醫療資訊網站為例〉《醫護科技學刊》3(2):200-214。
  20. 李廣均(1999)〈什麼是族群身份?三種不同取徑的提出和討論〉《國立中央大學社會文化學報》9:67-94。
  21. 李廣均(1997)〈社群、民族國家和集體記憶:一九九五年台北市「終戰事件」的初步思考〉《國立中央大學社會文化學報》4:247-278。
  22. 李廣均(1996)〈從過客到定居者 ─ 戰後台灣「外省族群」形成與轉變的境況分析〉《國立中央大學社會文化學報》3:367-390。

(二)專書

  1. 李廣均(2019)《眷村保存與多元文化的社會學分析》。桃園:國立中央大學出版中心。
  2. 李廣均編(2010)《離與苦:戰爭的延續》。台北:群學出版社。
  3. 王宏仁、李廣均、龔宜君編(2008)《跨戒:流動與堅持的台灣社會》。台北:群學出版社。
  4. 李廣均(2004)《文化適應與象徵鬥爭–名字/命名的社會學分析》。台北:學富出版社。
  5. Li, Kuang-chun (1997)Anatomy of An Identity Dilemma - A Case Study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Mainlanders from Sojourners to Settlers in Contemporary Taiwan. Ph.D. Dissertation,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.
  6. Li, Kuang-chun (1991)A Macro-level Explanation of Taiwan's Contemporary Social Movements. Master Thesis,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.

(三)專書論文

  1. 黃煌雄、李廣均(2023)〈眷村保存十年回顧〉,收錄於邱正生編《2022「村裡村外」全國眷村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,頁16-34,桃園:桃園市政府文化局。
  2. 李廣均(2011)〈第五章:外省人〉,收錄於蕭新煌編《臺灣全志.卷三住民志.族群篇》,頁367-430,南投:國史館臺灣文獻館。
  3. 李廣均(2010)〈族群想像的感動與不安〉,收錄於吳介民、范雲與顧爾德合編《秩序繽紛的年代:走向下一輪民主盛世》,頁321-332,台北:左岸出版社。
  4. 李廣均(2008)〈籍貫制度、四大族群與多元文化–國家認同之爭下的人群分類〉,收錄於王宏仁、李廣均與龔宜君合編《跨戒:流動與堅持的台灣社會》,頁95-112,台北:群學出版社。
  5. Li, Kuang-chun (2002)“Mirrors and Masks: An Interpretative Study of Mainlanders’ Identity Dilemma”,收錄於 Stephane Corcuff 編《Memories of the Future – National Identity Issues and the Search for a New Taiwan》,pp. 102-122,New York: M.E. Sharpe.
  6. 李廣均(2001)〈有關戰後台灣社會民族主義社會性格的幾點思考〉,收錄於林佳龍、鄭永年編《民族主義與兩岸關係》,頁111-146,台北:新自然主義。

(四)研討會論文 會議期間 ∕ 題目 ∕ 會議名稱 ∕ 地點

  1. 李廣均(2017)<「落地成家」的機會結構與世代差異 – 以「外省人」的住宅經驗為例>,「是族群還是階級?當代新政經條件下的族群想像」研討會,2017/02/25-26,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。
  2. 李廣均(2016)<文化、歷史與多元 – 我對眷村保存的一些觀察>,「桃園有憲、眷味無限」眷村文化論壇,2016/10/10,桃園市龜山區憲光二村大同里辦公處,桃園市政府文化局。
  3. 李廣均(2013)“眷村的歷史形成”,臺灣眷村文化與保存 — 檢討與展望研討會(文化部、國防部、臺灣研究基金會),2013/11/08,台灣大學物理凝態館。
  4. 李廣均(2009)“有關眷村保存與地方文化的一些想法:課題與挑戰”,第四屆全國地方文史工作者研討會「社區營造與地方文化發展新趨勢」,2009/03/6-8,國立暨南大學人類學研究所。
  5. Li, Kuang-chun (2009)"Beyond Cultural Group: A Critique of Ethnic Politics in Contemporary Taiwan",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culturalism in Taiwan,National Sun Yat-sen University,Jan 18-10, 2009。
  6. 李廣均(2008)“不只是「文化團體」:試論當代台灣的兩種「族群政治」”,2008年台灣社會學會「解嚴二十年台灣社會的整合與分歧」年度研討會,2008/12/13-14,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。
  7. 李廣均(2008)“族群語言與民主政治 – 成員資格與政治時間的四種組合”,第二屆法律與政府學術研討會,2008/11/28,國立中央大學。
  8. 李廣均(2007)“籍貫制度、四大族群與多元文化 – 國家認同之爭下的人群分類”,多元文化與族群和諧國際學術研討會,2007/11/23-24,台北教育大學。
  9. 李廣均(2005)“生命經驗、集體記憶與多元文化教育 – 試論台灣地區社會和解的理論依據和操作方法”,「自由社會的人文教育」學術研討會,2005/06/25-26,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。
  10. 李廣均(2004)“人文迷思與通識教育-以「醫學與人文思維」為例”,優質世界公民通識教育教學研討會,2004/05/29,國立政治大學。
  11. 李廣均(2004)“國族對立下的族群容忍度–以外省人為例”,第九屆當前台灣社會與文化變遷研討會,2004/05/21-22,國立中央大學。
  12. 李廣均(2004)“族群關係與族群政治”,族群關係與國家發展學術研討會,2004/05/01,國立中央大學。
  13. 李廣均(2002)“名字、性別與社會:一些資料和一些想法”,台灣社會學社「重訪東亞」年度研討會,2002/12/13,東海大學。
  14. 李廣均(2000)"賺吃人那有時間來破病?-「抗生素濫用」現象的需求面解釋",台灣社會學會「科技、勞動與福利」年度研討會,2000/12/22,國立台北大學。
  15. 李廣均(2000)"當醫療遇上網路:試論網路醫療的發展和限制",2000年網路與社會研討會,2000/09/29,國立清華大學。
  16. 李廣均(2000)“性別、族群與命名 – 戰後台灣經驗的初探”,台灣社會學會「全球化下的社會學想像:國家、經濟與社會」年度研討會,2000/01/15,國立台灣大學。
  17. Li, Kuang-chun (1999)"Some Reflections on the Social Orientation of Post-war Taiwanese Nationalism",Third Annual Conference of Democracy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,Harvard University,Nov 16-17, 1999。
  18. 李廣均(1998)“是升學主義?還是資本主義?─ 初論台灣地區家庭變遷和青少年問題的關係”,第三屆社會與文化變遷學術研討會,1998/05/08,國立中央大學。
  19. Li, Kuang-chun (1997)"Mirrors and Masks: An Interpretative Study of Mainlander's Identity Dilemma",Third Annual Conference of North American Taiwan Studies,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,May 29-June 1, 1997。
  20. Li, Kuang-chun (1996)"Secondary Community, Nation-State and Collective Memory - A Preliminary Reflection on the 1995 Retrocession Incident in Taipei City.",First Annual Conference on Culture and History of Taiwan,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,August 9-12, 1996。
  21. Li, Kuang-chun (1995)"From Sojourners to Ethnics --- the Making of Mainlanders Into An Ethnic Group in Contemporary Taiwan.",Conference of Taiwan in Asia,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/Champaign,March 31 - April 2, 1995。
  22. Li, Kuang-chun (1994)"Ethnicity as a Double-edged Sword - A Case Study of the Rise of Taiwanese Nationalism in the 1980s.",Southwester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,San Antonio, Texas,March 30-April 2, 1994。
  23. Li, Kuang-chun (1994)"Marital Status and Personal Happiness in One-Person Households.",Southwester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,San Antonio, TX,March 30 - April 2, 1994。

研究計畫

(主持或協同主持 / 期間 / 計畫名稱 / 金額 / 委託單位)
角色 期間 計畫名稱(含編號) 金額 委託單位
計畫主持人 2026.1–2026.12 總計畫-1949來台軍民族群關係的反思:一個由下而上的微觀分析/子計畫-1949來台軍民的落地經驗:以桃園市平鎮區雙連里客家村的一個自力眷村作為研究個案 (2/2)(NSTC 114-2420-H-008-001) 863,000 國科會
計畫主持人 2025.1–2025.12 總計畫-1949來台軍民族群關係的反思:一個由下而上的微觀分析/子計畫-1949來台軍民的落地經驗:以桃園市平鎮區雙連里客家村的一個自力眷村作為研究個案 (1/2)(NSTC 114-2420-H-008-001) 863,000 國科會
計畫主持人 2024.8–2025.7 大陸來台軍人的社會人口特徵與流動狀態-以台南六甲頂國軍單身退員宿舍為例(1973-1980)(NSTC 113-2410-H-008-027-) 826,000 國科會
計畫主持人 2021.8–2022.7 從「外省人」到「戰爭移民」–試論一九四九來台軍民自稱與他稱的一致性(MOST110-2410-H-008-055) 511,000 科技部
計畫主持人 2019.8–2021.7 外省籍軍人落地成戶的人口軌跡與空間分佈:1959-1968(MOST108-2410-H-008-061-MY2) 533,000 科技部
計畫主持人 2017.8–2018.7 職業、政策與世代:外省人居住狀態的社會學分析(MOST106-2410-H-008-050) 354,000 科技部
計畫主持人 2015.8–2017.7 「平等、差異與團結:眷村保存與多元文化」專書寫作計畫(MOST104-2410-H-008-029) 281,000 科技部
計畫主持人 2011.8–2012.7 誰的光陰誰的故事? 試論眷村保存的源起與限制(NSC100-2410-H-008-047) 669,000 國科會
計畫主持人 2008.3–2009.7 台灣眷村 on-line(I)-村史、村址 GIS 運用與眷村照片徵集(NSC97-2631-H-008-002) 2,746,000 國科會
計畫主持人 2008.4–2008.11 台灣眷村文化網網站建置 770,000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
計畫主持人 2008.5–2008.12 「國家眷村文化保存及活化之政策研究與分析」內容充實出版計畫暨 2008 年眷村文化保存研討會 632,400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
計畫主持人 2007.5–2007.12 國家眷村文化保存及活化之政策研究與分析 931,000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
計畫主持人 2004.1–2004.12 客家人的名字與命名,以桃園縣新屋鄉為例 50,000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
計畫主持人 2004.1–12 多元文化 02-差異與寬容 子計畫一 第二年 200,000 教育部顧問室
計畫主持人 2004.1–12 多元文化 02-差異與寬容 總計畫 第二年 600,000 教育部顧問室
計畫主持人 2004.8–2005.7 名字、命名與認同變遷-以桃園縣龜山九所眷村住民為例(NSC93-2412-H-182-001) 322,400 國科會
計畫主持人 2003.1–12 多元文化 02-差異與寬容 子計畫一 第一年 200,000 教育部顧問室
計畫主持人 2003.1–12 多元文化 02-差異與寬容 總計畫 第一年 500,000 教育部顧問室
計畫主持人 2002.8–2003.7 名字和命名的世代差異-以台灣地區大專學生家庭資料為例(NSC91-2412-H-182-001) 307,300 國科會
計畫主持人 2001.8–2002.7 從民眾用藥習慣和就醫態度探討細菌抗藥性的發生-試論台灣俗諺「賺吃人那有時間來破病」的醫療社會學意涵(NSC90-2412-H-182-001) 295,900 國科會
計畫主持人 2000.8–2001.7 命名模式的社會學分析(NSC89-2412-H-182-001) 210,900 國科會